

ABAinChinese
中文教學+自閉症資訊
Page
42
三歲仍餵糊仔 港童有口難言
https://hk.news.yahoo.com/%E4%B8%89%E6%AD%B2%E4%BB%8D%E9%A4%B5%E7%B3%8A%E4%BB%94- %E6%B8%AF%E7%AB%A5%E6%9C%89%E5%8F%A3%E9%9B%A3%E8%A8%80-215020840.html【太陽報專訊】【專案組報道】本港有「怪獸家長」對子女過於呵護備至,為免孩子「扭
計唔食飯」,竟每餐也將飯餸剪碎,甚至三歲仍餵食「糊仔」,務求令食物可直吞下肚。
然而,此等溺愛卻影響孩子言語發展,有言語治療師表示,近年幼兒患上言語發展障礙的
數目明顯增加,與家長遲遲未讓孩子進食固體食物有關,當中近半數的言語障礙求診個案
中,均因抗拒咀嚼食物,導致口腔肌肉發展受障礙,影響咬字發音。專家指,兒童六個月
大起應進食固體食物,避免因言語障礙致令在表達及社交上落後同齡小孩。
現年三歲的邦邦,在一歲半時仍未懂說話,只懂做手勢。父母起初以為他較一般小孩遲開
口說話,未料情況持續,早前急找言語治療師作評估,結果發現其口腔肌肉協調能力較弱
,說話能力更較同齡小孩相差一年,急需接受說話訓練。
如初生嬰流口水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吳珏琳表示,跟進邦邦的個案發現他在兩歲時
,仍抗拒咀嚼肉類及蔬菜等固體食物,口部肌肉因而缺乏足夠運動,致發展遲緩,咬字能
力弱。吳認為
此情況與家長管教大有關係
,「小朋友唔肯食(固體食物),(家長)又
唔想家嘈屋閉而心軟,最後又等遲啲先算,拖吓拖吓影響到小朋友都唔知。」
吳透露,現時每接觸十個言語障礙個案中,五個有抗拒咀嚼固體食物或遲戒吃「糊仔」的
問題,因而影響口腔肌肉及言語發展。吳稱,曾有一名小童到三歲仍食「糊仔」,導致不
懂說話,嘴角常流口水,咀嚼肌維持在初生嬰兒階段,出現嚴重言語障礙。她認為不少家
長在餵食及管教兒童上存在問題,「好多家長都服侍周到,兩、三歲仲剪碎晒啲嘢食,令
小朋友咬都唔使咬。」
鍛煉口腔肌肉力
另一方面,根據衞生署資料,該署轄下的兒童智力測驗中心,六歲以下幼兒確診為有語言
障礙及言語發展遲緩或障礙的數目亦逐年上升,一三年有二千八百四十四個,較一一年的
二千三百六十三個增加兩成。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兒科醫生陳以誠指,幼兒約一歲半便長齊乳齒,需開始過渡進食固體食
物,除了營養需要,亦可
透過咀嚼鍛煉口腔肌肉力度、協調及咬合能力,若兩歲才起步
已屬太遲。
另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伍斐然認為,
過於溺愛孩子是現今家
長的弱點
,亦建議在適齡階段逐漸讓孩子進食固體食物。